- 赵冀宁;刘子豪;赵智龙;魏伟;吴静;张朝晖;
为了改善膜分离工艺在用于含油废水处理过程中通量低、连续运行稳定性差的难题,采用“静电纺—预氧化—碳化”工艺制备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的纳米纤维导电碳膜,并研究该导电碳膜的油水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导电碳膜做阴极,在-50 V/cm电压下过滤正己烷、大豆油和二氯甲烷3种油水乳液时,膜通量显著提高,分别比不加电时提高了57.6%、94.3%和53.4%;而且,膜通量衰减得到明显抑制,10周期连续过滤后,膜比通量衰减幅度比不加电时分别降低了9.2%、26%和16%。此外,与不加电时相比,导电碳膜对3种油水乳液的分离效率虽然只是略有提高,但分离效率的稳定性却显著增强,连续10周期过滤后,导电膜的油水分离效率始终稳定在99%左右。导电膜过滤工艺的产水效率和运行稳定性都比传统膜过滤工艺显著提高。
2025年01期 v.44;No.22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俊;王梦蝶;王林锋;李传盟;
为了制备性能最佳的木质素基碳纤维前驱体,采用1,10-二溴癸烷对硫酸盐木质素(KL)进行烷基化改性,然后将烷基化木质素(KLS)与聚乙烯醇(PVA)以不同比例共混,通过干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KLS/PVA复合纤维,并研究了不同配比的纺丝液对复合纤维形貌、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烷基化程度随着1,10-二溴癸烷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当KL与1,10-二溴癸烷的质量比为1∶0.2(KLS2)时,KLS分子质量达到9.15×10~6g/mol,溶解性相对较好;当KLS2与PVA的比例为7∶3时,KLS2/PVA溶液具有较好的可纺性,所得纤维表面均一光滑,断裂强度达224 MPa,热失重后纤维残碳量达33.18%,为后续制备低成本碳纤维奠定基础。
2025年01期 v.44;No.220 8-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坤梅;边齐齐;李振环;
为了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废水处理问题,开发兼具优异机械性能和亲水性的改性聚苯硫醚(PPS)膜。采用热致相成膜法在玻璃纤维基布(glass fiber fabrics,GFF)表面均匀地涂覆了PPS膜分离层,成功制备了机械性能优越的基布支撑型聚苯硫醚复合膜;通过N-乙烯基甲酰胺(NVF)和二乙烯苯(DVB)自由基聚合在PPS@GFF膜表面引入功能层,在功能层引入2-氨基对苯二甲酸锆MOF材料(UIO-66-NH_2)纳米颗粒,通过调节其掺杂量,制备出性能优异的PPS@GFF/聚N-乙烯基甲酰胺-二乙烯苯共聚物(PNDB)复合膜,并对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在UIO-66-NH_2纳米颗粒负载质量分数为4%时,复合膜对考马斯亮蓝(CB)、孟加拉玫瑰红(RB)2种染料的截留率为99.8%、99.99%,对无机盐的截留率均不到10%,具有良好的染料/盐分离性能;在24 h的循环过滤过程中,复合膜对CB的截留率均保持在98.5%以上,对NaCl的截留率保持在3.5%以下,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与长期运行稳定性。
2025年01期 v.44;No.220 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迪龙;宋雄略;陈志明;曹安;李越;
针对金属纳米颗粒阵列溶液生长法具有易自成核和生长速率慢等不足,导致金纳米阵列难以均匀可控生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激光光热驱动的金纳米阵列合成新方法。该方法基于金纳米颗粒的等离激元光热效应,实现了由内至外的可控加热,并借此实现了花粉状金纳米有序点阵的可控生长制备;同时将所制备的花粉状金纳米有序点阵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检测基底,对4-ATP分子福美双农药分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4-ATP分子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10~(-8) mol/L,SERS增强因子为5.29×10~7,高于传统的金纳米星1.2×10~7;对不同批次基底的SERS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其1 080 cm~(-1)特征峰的拉曼强度为例,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9.1%,证明了该基底的重复稳定性;将花粉粒状金纳米有序点阵样品的测试结果与60 d后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其1 080 cm~(-1)特征峰的拉曼强度依然有初始值的38%,进一步表明了其稳定性。
2025年01期 v.44;No.220 26-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兴祥;穆钟林;刘浩;刘海辉;
针对锂硫电池(LSB)中存在的硫利用率低、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简单的静电纺丝技术,并结合半碳化、硫化方法制备了一种独立的硫化聚丙烯腈/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SPAN/MWCNTs-COOH)复合材料。将该材料直接用作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并探究了不同的MWCNTs-COOH添加量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其独特的纳米纤维三维网络结构,促进了电池中离子的快速转移,提高了电池的电导率,所制备的正极材料具有库伦效率高、循环稳定性好、柔韧性好等特点。添加9%(质量分数)MWCNTs-COOH的正极材料在0.2 C循环200圈后的容量为533.97 mA·h/g,在0.5 C循环500圈后容量达到429.21 mA·h/g,在较高的电流密度1 C下,仍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2025年01期 v.44;No.220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庆印;杨訾;赵静;张桂芳;时志强;
为了制备颗粒较均一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Mn_(0.33)Fe_(0.33)Ni_(0.33)O_2 (NFM111),以乙酸镍四水合物、柠檬酸铁、乙酸锰四水合物、乙酸钠三水合物以及无水柠檬酸为原料配制出喷雾溶液,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前驱体,预氧化后进行球磨并掺杂TiO_2后再进行高温烧结,得到NFM111@TiO_2;采用物性表征和电化学测试,探究不同煅烧温度对NFM111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NFM111@TiO_2颗粒的粒径大小一致;煅烧温度为900℃时增大了NFM111的层间距,进而增大了钠离子传输速率,NFM111@TiO_2的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43.2 mA·h/g,1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6.8%,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2025年01期 v.44;No.220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幸斐;王连进;马瑞远;
针对零价铁(ZVI)易钝化性限制了其吸附能力的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实现磁场和流场的耦合,通过仿真模拟分析磁场对ZVI分布特征和吸附特性的影响机理,同时优化磁场条件以提高ZVI的吸附效率,并进行实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与均匀磁场相比,效用距离为0 mm的两段式非均匀磁场中磁梯度力的存在提高了反应器内的流体压力,有利于降低ZVI的钝化率,对磁性颗粒的防沉积效果明显,可进一步提高ZVI对于4-氯苯酚(4-CP)的去除能力。验证实验表明:均匀磁场下4-CP降解率为13.05%,非均匀磁场下4-CP降解率为20.55%,非均匀磁场降解能力是均匀磁场的1.57倍,与模拟分析结论一致。
2025年01期 v.44;No.220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