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琦;毕旭;赵晓赟;李秀艳;段晓杰;汪剑鸣;
为了对肺水肿过程进行连续可视化监测,实时监测肺水肿动态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Split-Bregman算法的3D-TV正则化三维EIT成像方法。将3D-TV正则化方法与传统的共轭梯度(conjugate gradient, CG)算法和总变差正则化(total variation, TV)算法重建图像的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RE)、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C)和结构相似度(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ment, SSIM)进行对比与评价;并将3D-TV正则化方法应用于大鼠肺水肿实验,监测大鼠肺水肿的整个过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TV算法相比,3D-TV正则化方法使三维EIT成像的RE降低了9.1%,CC提高了9.1%,SSIM提高了7.7%,说明3D-TV正则化方法更适合三维EIT图像重建,并且可以对大鼠肺水肿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测和成像。
2024年05期 v.43;No.218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阳;胡涛成;翟宇洁;汪学亮;黄文鑫;娄志刚;
为解决单向单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电磁安全性问题,首先搭建了单向单线电能传输系统和含有重要器官的人体模型;其次根据国内电磁场限值标准仿真研究了系统周围电磁场强度的限值范围,并探究了系统不同位置处的电磁场对体内重要器官的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电流密度和比吸收率(SAR值)最大值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三维电磁场测量装置探测了单向单线电能传输实验系统周围的电磁场分布,得出了系统的限值距离,并与仿真限值距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电磁场强度高于单导线周围的电磁场强度,右肾在发射端、接收端、单线处的的磁场强度分别为0.86、0.81和0.18 A/m;发射端和接收端对体内重要器官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单导线。实验与仿真所得的电磁场强度限值距离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证明了系统电磁安全性研究的正确性。
2024年05期 v.43;No.218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翠娟;习玮;徐伟;
为了实现基于无束缚生理信号检测的睡眠监测,针对现有检测方法多为有束缚的不足,基于心冲击图(BCG)能量信号进行J波检测并使用时域幅度二值化算法,设计了基于非接触式心冲击与呼吸信号检测的睡眠监测系统。首先根据心冲击信号(BCG)频率低、沿脊柱方向强度大的特点,选取高灵敏度的压电传感器实现体动信号采集;其次对原始压电传感器信号进行去噪、放大,并根据BCG和呼吸信号的特征频率范围使用数字带通滤波提取J波能量信号和呼吸信号,再计算单位时间J波与呼吸波波峰数,推算出心率值和呼吸率值;最后通过睡眠分期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实现睡眠质量评估。对100名受试者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心率和呼吸率检测准确度分别高达95.6%和96.0%以上,验证了基于无束缚生理信号检测的可行性。
2024年05期 v.43;No.218 75-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史伟光;刘鹏辉;
针对已有相对定位方法存在环境依赖程度大、定位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控阵天线的超高频(UHF)射频识别(RFID)相对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相控阵天线的激励参数来改变天线的辐射方向,以获取目标标签的收信场强轮廓,有效降低了系统对环境和场地的依赖程度;同时,提出一种基于轮廓陡峭程度的相对位置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轮廓最高点的时间戳信息将目标标签分为两组,然后计算每一组标签的整体轮廓陡峭程度进而估计其相对位置。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相对定位方法,所提相对定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定位精度,降低排序偏差;在信噪比为20~30 dB时,性能提高了7.7%~21.6%。上述结果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2024年05期 v.43;No.218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