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濉;贺红佳;张磊;严峰;张路;
为深入了解支链化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石英界面吸附性质的影响,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十六烷基醚羟丙基季铵盐(C_(16)PC)和支链十六烷基醚羟丙基季铵盐(C__(16)GPC)在水/石英界面的单层和双层吸附行为,分析了不同浓度(即分子排列紧密程度)下表面活性分子的倾斜角、界面层厚度、水分子和尾端碳原子密度排布。结果表明:C__(16)GPC在较低浓度(分子平均占有面积0.466 nm~2)形成紧密的吸附单层,明显低于C_(16)PC(0.272 nm~2),说明支链结构有利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石英界面的吸附,且在高浓度下C__(16)GPC被压缩的优先顺序依次为:主链>长支链>短支链。直链的C_(16)PC在较紧密的吸附单层上形成类似半胶束的双层结构;而支链的C__(16)GPC则是通过上下层长支链尾对尾的方式形成双层结构。
2023年06期 v.42;No.213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高海燕;安仁德;赵永男;
为解决光催化剂效率不高、粉末难回收且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玻璃纤维负载TiO_2/gC_3N_4光催化膜(命名为TCNGF)。TiO_2和g-C_3N_4纳米颗粒通过静电自组装在玻璃纤维表面形成了均匀无裂痕的薄膜,重量法测得催化剂负载量(质量分数)为4%。降解实验结果表明:以TCNGF为催化剂,在模拟太阳光下,10 mg/L的罗丹明B(RhB)溶液在40 min的降解率达到98%,4次循环降解实验的脱色降解率均高于99%,且溶液中无絮状沉淀产生,表明催化剂优异的催化活性、附着牢度和循环稳定性。催化结果表明:适量提高TiO_2和g-C_3N_4的质量比,催化膜内异质结量增多,促使光生活性自由基增多,染料降解速率增快;初始染料浓度对TCNGF光催化降解性能无明显影响。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为主要活性物种;光催化反应机理研究表明,TCNGF属于Z型光催化体系。
2023年06期 v.42;No.213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 ] - 张志佳;孙赫奕;
针对磷化铁(FeP)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体积膨胀及导电性差等问题,阻碍了其作为钠离子负极材料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此问题,通过高速球磨法在FeP中添加Cu来调节纳米粉末的微观形貌和结构,从而调节负极的电化学性能。XRD表征结果表明:Cu的添加降低了FeP的结晶度,但是并未导致其他次要相的生成。电化学测试表明:Cu的添加提高了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添加10%Cu的FeP钠离子负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容量显著提高100%以上,在50 mA/g的电流密度下,电压范围在0~3 V之间循环200次后容量稳定在180 mA·h/g。电化学性能的改善是由粉末的微观结构变化以及导电性的提高而导致的,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缓解了FeP的体积膨胀,提高了电极的电子电导率和电化学可逆性。
2023年06期 v.42;No.213 54-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刘巍;张静雯;孙佩芸;廖伟龙;代昭;魏俊富;
为了提高对偶氮染料的去除效率,采用加热回流法、刻蚀法和浸渍法相结合,制备了Pt/COF-LZU1中空结构催化剂,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催化降解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硅微球、均苯三甲醛和对苯二胺的配比为1∶1∶1时,所制备的中空结构的COF-LZU1微球分散性更好,表面没有多余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链生成,合成的Pt/COF-LZU1催化剂,Pt纳米颗粒负载量大,分布均匀;在室温条件下,在120 min时,40 mg的Pt/COF-LZU1中空催化剂+H_2O_2对150 mL 10 mg/L的亚甲基蓝的催化降解效率可达到93.45%。
2023年06期 v.42;No.213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赵永男;李杨;高海燕;
为了提高硫化聚丙烯腈(SPAN)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以去离子水为非溶剂,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聚丙烯腈凝胶(PAN)_g,然后引入水合肼使PANg的分子链间发生N—N交联,制备出化学交联的聚丙烯腈凝胶(PAN_(g+N)),最终通过高温载硫法制得了硫化聚丙烯腈凝胶(SPAN_(g+N))。利用SEM、TEM、FTIR、XRD等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和物相特征。结果表明:交联结构的SPAN_(g+N)具有高度互联的三维网络结构,结构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均得到显著提高。在0.5 C的电流密度时,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 219.8 mA·h/g,循环100圈后的比容量为1 000.6 mA·h/g,容量保持率达到82.03%,平均每圈衰减率为0.18%。
2023年06期 v.42;No.213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1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