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颖;田书全;唐梦云;陈冬;
为评价不同混杂结构复合材料冲击阻抗的混杂效应,通过引入芳纶纤维增强体制备了层间混杂(IE)、夹芯混杂(SA)、非对称混杂(US)和层内混杂(IA)的碳-芳纶二维编织复合材料,并通过落锤冲击实验研究了混杂结构对其冲击载荷、冲击吸收能量、损伤形貌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层内混杂(IA)试样具有最高的峰值载荷(4.28 k N),比非混杂结构层板高37.2%;其他混杂结构试样中,峰值载荷均低于非混杂结构层板,层板IE的韧性指数DI值比层板SA的高31.5%,说明层间混杂结构表现出比夹芯混杂结构优良的冲击韧性;但IA的弹性应变能(5.964 J)最大,其他试样弹性应变能(几乎为0)远小于试样IA,表明试样IA在冲击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弹性变形,表现出优良的韧性性能.通过超声扫描成像系统观察并评价层板内部冲击损伤及失效机理可知:碳纤维层板产生了较严重的内部损伤,试样SA和试样US侧面产生了分层现象;试样IE的C扫描图像显示试样产生了程度较轻的内部损伤,但和试样IA相比,其蓝色区域分布范围较大;IA试样冲击内部损伤面积较小,说明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相互交织排列的层内混杂结构,表现出较强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良好的抗冲击性能.
2018年03期 v.37;No.18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孙颖;田书全;唐梦云;陈冬;
为评价不同混杂结构复合材料冲击阻抗的混杂效应,通过引入芳纶纤维增强体制备了层间混杂(IE)、夹芯混杂(SA)、非对称混杂(US)和层内混杂(IA)的碳-芳纶二维编织复合材料,并通过落锤冲击实验研究了混杂结构对其冲击载荷、冲击吸收能量、损伤形貌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层内混杂(IA)试样具有最高的峰值载荷(4.28 k N),比非混杂结构层板高37.2%;其他混杂结构试样中,峰值载荷均低于非混杂结构层板,层板IE的韧性指数DI值比层板SA的高31.5%,说明层间混杂结构表现出比夹芯混杂结构优良的冲击韧性;但IA的弹性应变能(5.964 J)最大,其他试样弹性应变能(几乎为0)远小于试样IA,表明试样IA在冲击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弹性变形,表现出优良的韧性性能.通过超声扫描成像系统观察并评价层板内部冲击损伤及失效机理可知:碳纤维层板产生了较严重的内部损伤,试样SA和试样US侧面产生了分层现象;试样IE的C扫描图像显示试样产生了程度较轻的内部损伤,但和试样IA相比,其蓝色区域分布范围较大;IA试样冲击内部损伤面积较小,说明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相互交织排列的层内混杂结构,表现出较强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良好的抗冲击性能.
2018年03期 v.37;No.18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伟;朱振国;耿晓叶;
为了提高微胶囊的耐热性,利用界面聚合法,以聚乙二醇400、二乙烯三胺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单体聚合形成的聚氨酯为外壳,再以棕榈酸乙酯为芯材,制备聚氨酯的相变微胶囊,并通过正硅酸乙酯水解聚合制备了二氧化硅-聚氨酯复合壁材的微胶囊;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热失重法特征X射线能谱仪对微胶囊的形貌、化学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形貌良好,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具有较高的储热能力和热稳定性,在213℃以下稳定性良好;二氧化硅-聚氨酯复合壁材的微胶囊的耐热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TEOS加入量为6 g,微胶囊的重量损失率下降至7.34%.
2018年03期 v.37;No.180 7-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伟;朱振国;耿晓叶;
为了提高微胶囊的耐热性,利用界面聚合法,以聚乙二醇400、二乙烯三胺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单体聚合形成的聚氨酯为外壳,再以棕榈酸乙酯为芯材,制备聚氨酯的相变微胶囊,并通过正硅酸乙酯水解聚合制备了二氧化硅-聚氨酯复合壁材的微胶囊;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热失重法特征X射线能谱仪对微胶囊的形貌、化学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形貌良好,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具有较高的储热能力和热稳定性,在213℃以下稳定性良好;二氧化硅-聚氨酯复合壁材的微胶囊的耐热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TEOS加入量为6 g,微胶囊的重量损失率下降至7.34%.
2018年03期 v.37;No.180 7-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杜润红;李建行;胡琳佳;郭雪;杜春良;
为了改进聚醚嵌段酰胺(PEBA)/聚砜(PSF)膜的透水性,采用共混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的方法,通过季胺化交联反应在膜内固定水溶性的PDMAEMA,使其在使用中不至于溶出,制备出PDMAEMA-PEBA/PSF复合膜,并用于乙二醇脱水,考察了不同共混含量对膜渗透汽化脱水性能的影响,通过析因设计探究了交联条件(交联剂种类、交联剂浓度、交联时间)对膜渗透选择性能的影响,遴选出能够使共混膜具有良好渗透选择性能的交联条件,并对改性后膜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0 g/L、PDMAEMA质量分数为15%~25%时,共混膜与PEBA/PSF膜相比,水通量提高了约80%,水/乙二醇分离因子提高了约40%;共混改性后膜表面亲水性增加,平均粗糙度增加了约120%,纯水接触角下降了约7°.
2018年03期 v.37;No.180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杜润红;李建行;胡琳佳;郭雪;杜春良;
为了改进聚醚嵌段酰胺(PEBA)/聚砜(PSF)膜的透水性,采用共混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的方法,通过季胺化交联反应在膜内固定水溶性的PDMAEMA,使其在使用中不至于溶出,制备出PDMAEMA-PEBA/PSF复合膜,并用于乙二醇脱水,考察了不同共混含量对膜渗透汽化脱水性能的影响,通过析因设计探究了交联条件(交联剂种类、交联剂浓度、交联时间)对膜渗透选择性能的影响,遴选出能够使共混膜具有良好渗透选择性能的交联条件,并对改性后膜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0 g/L、PDMAEMA质量分数为15%~25%时,共混膜与PEBA/PSF膜相比,水通量提高了约80%,水/乙二醇分离因子提高了约40%;共混改性后膜表面亲水性增加,平均粗糙度增加了约120%,纯水接触角下降了约7°.
2018年03期 v.37;No.180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军强;闫彩霞;周婷婷;韩洪蕊;冯霞;赵义平;陈莉;
为了制备pH刺激响应型智能膜,并为膜改性提供结构可控的两亲性聚合物共混改性剂,以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为亲水链段、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疏水链段,通过RAFT聚合合成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PDMAEMA-b-PMMA-b-PDMAEMA(PDMD),采用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以PDMD作为改性剂,通过NIPS法制备PVDF改性膜,采用ATR-FTIR、XPS、SEM和接触角测定仪对PDMD/PVDF改性膜的表面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和亲水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改性剂的增加,PDMD/PVDF改性膜表面PDMAEMA含量增加,改性PVDF膜的初始接触角由纯膜的108.9°降低至92.4°,纯水(pH 5.2)通量由纯膜的15.0 L/(m2·h)增大至250.0 L/(m2·h);并且改性膜随着纯水pH值的逐渐减小,膜通量减小,纯水pH值从11降到3时,通量从225.6 L/(m2·h)降至91.2 L/(m2·h).因此PDMD的加入改善了PVDF膜亲水性,可为pH刺激响应型智能膜的构建提供新材料.
2018年03期 v.37;No.180 19-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军强;闫彩霞;周婷婷;韩洪蕊;冯霞;赵义平;陈莉;
为了制备pH刺激响应型智能膜,并为膜改性提供结构可控的两亲性聚合物共混改性剂,以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为亲水链段、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疏水链段,通过RAFT聚合合成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PDMAEMA-b-PMMA-b-PDMAEMA(PDMD),采用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以PDMD作为改性剂,通过NIPS法制备PVDF改性膜,采用ATR-FTIR、XPS、SEM和接触角测定仪对PDMD/PVDF改性膜的表面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和亲水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改性剂的增加,PDMD/PVDF改性膜表面PDMAEMA含量增加,改性PVDF膜的初始接触角由纯膜的108.9°降低至92.4°,纯水(pH 5.2)通量由纯膜的15.0 L/(m2·h)增大至250.0 L/(m2·h);并且改性膜随着纯水pH值的逐渐减小,膜通量减小,纯水pH值从11降到3时,通量从225.6 L/(m2·h)降至91.2 L/(m2·h).因此PDMD的加入改善了PVDF膜亲水性,可为pH刺激响应型智能膜的构建提供新材料.
2018年03期 v.37;No.180 19-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文晨;毛率先;刘文凤;
为了实现印染废水部分脱色,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有利条件,研究构建了三辛胺(TOA)-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P204)-磺化煤油(SK)复合萃取剂萃取废水中活性红K-7B染料,考察了萃取时间、水油比、p H和洗脱剂等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OA、P204和SK的体积比为18∶12∶70、水油比为5∶1、活性红K-7B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1 g/L、p H值为3,萃取时间10 min和室温等条件下,该复合萃取剂对活性红K-7B染料的萃取率(脱色率)达到87.6%的同时,获得了较高的染料溶质分配比32.5;以15%Na OH作为洗脱剂,可实现复合萃取剂的洗脱,其回收率为94.3%.
2018年03期 v.37;No.180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文晨;毛率先;刘文凤;
为了实现印染废水部分脱色,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有利条件,研究构建了三辛胺(TOA)-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P204)-磺化煤油(SK)复合萃取剂萃取废水中活性红K-7B染料,考察了萃取时间、水油比、p H和洗脱剂等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OA、P204和SK的体积比为18∶12∶70、水油比为5∶1、活性红K-7B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1 g/L、p H值为3,萃取时间10 min和室温等条件下,该复合萃取剂对活性红K-7B染料的萃取率(脱色率)达到87.6%的同时,获得了较高的染料溶质分配比32.5;以15%Na OH作为洗脱剂,可实现复合萃取剂的洗脱,其回收率为94.3%.
2018年03期 v.37;No.180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晓辉;张延光;宋姿萍;杨璇;王萌;李禹墨;
针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热稳定性不佳、易燃烧的问题,制备新型PMMA功能聚合物,赋予其优良的耐热性和阻燃性.首先实施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乙烯基咪唑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制得侧链含有咪唑基团的功能聚合物;进一步利用1-氯丁烷和次磷酸钠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将含磷、氮元素引入聚合物中,成功制备了耐热性能优良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乙烯基咪唑的摩尔比例由9∶1减小为5∶5时,共聚反应的单体转化率降低了约20%.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等技术对改性前后的共聚物进行了详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聚合所得共聚物含有咪唑基团,证明共聚反应成功进行;改性共聚物含有磷、氮元素,表明共聚物具有阻燃基团,这与燃烧实验结果一致;共聚物热稳定性显著提高,且燃烧性能明显降低.
2018年03期 v.37;No.180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晓辉;张延光;宋姿萍;杨璇;王萌;李禹墨;
针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热稳定性不佳、易燃烧的问题,制备新型PMMA功能聚合物,赋予其优良的耐热性和阻燃性.首先实施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乙烯基咪唑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制得侧链含有咪唑基团的功能聚合物;进一步利用1-氯丁烷和次磷酸钠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将含磷、氮元素引入聚合物中,成功制备了耐热性能优良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乙烯基咪唑的摩尔比例由9∶1减小为5∶5时,共聚反应的单体转化率降低了约20%.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等技术对改性前后的共聚物进行了详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聚合所得共聚物含有咪唑基团,证明共聚反应成功进行;改性共聚物含有磷、氮元素,表明共聚物具有阻燃基团,这与燃烧实验结果一致;共聚物热稳定性显著提高,且燃烧性能明显降低.
2018年03期 v.37;No.180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朝晖;左宇环;李腾飞;吴降麟;陈萌萌;岳喜明;
为了对典型荧蒽降解菌(青霉素菌DTQ-HK1)固定化方法进行优选及其荧蒽的降解性能进行探究,比较菌种固定化后的耗氧速率及对荧蒽的短期降解效果,优选出最佳固定化方法,并对其进行液相和底泥中荧蒽长期降解实验.结果显示:粒径为10目玉米芯吸附固定化菌种后的耗氧速率最高为102 mg/(g·d),2%PVA+3%SA的载体包埋固定化后菌种的耗氧速率最高为82 mg/(g·d);对2种固定化方法中的最佳载体进行固定化菌对荧蒽的降解实验,14 d后吸附和包埋固定化菌对荧蒽的降解率分别为28.28%、23.49%,说明吸附固定化菌相对来说对荧蒽的降解和微生物活性更有利.菌种经过最佳固定化方法处理后对液相中荧蒽42 d连续降解实验可知,吸附固定化菌对荧蒽的降解率达到62.45%,比悬浮菌提高了10.23%;而吸附固定化菌对菖蒲根际底泥中荧蒽经过90 d降解实验,降解率达86.14%,比悬浮菌提高了5.56%.
2018年03期 v.37;No.180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朝晖;左宇环;李腾飞;吴降麟;陈萌萌;岳喜明;
为了对典型荧蒽降解菌(青霉素菌DTQ-HK1)固定化方法进行优选及其荧蒽的降解性能进行探究,比较菌种固定化后的耗氧速率及对荧蒽的短期降解效果,优选出最佳固定化方法,并对其进行液相和底泥中荧蒽长期降解实验.结果显示:粒径为10目玉米芯吸附固定化菌种后的耗氧速率最高为102 mg/(g·d),2%PVA+3%SA的载体包埋固定化后菌种的耗氧速率最高为82 mg/(g·d);对2种固定化方法中的最佳载体进行固定化菌对荧蒽的降解实验,14 d后吸附和包埋固定化菌对荧蒽的降解率分别为28.28%、23.49%,说明吸附固定化菌相对来说对荧蒽的降解和微生物活性更有利.菌种经过最佳固定化方法处理后对液相中荧蒽42 d连续降解实验可知,吸附固定化菌对荧蒽的降解率达到62.45%,比悬浮菌提高了10.23%;而吸附固定化菌对菖蒲根际底泥中荧蒽经过90 d降解实验,降解率达86.14%,比悬浮菌提高了5.56%.
2018年03期 v.37;No.180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恩华;王泽瑞;丁晓惠;
为了使剩余污泥能够回收利用以及减少处理成本,利用管式膜流道宽、高强度支撑层和高精度分离层以及耐较高强剪切力等特点,研究了在不添加任何营养物质的情况下定期向管式膜生物反应器(MBR)生化池中投入污泥的方法,以实现污泥减量化,并对MBR反应池中污泥浓度进行监测.实验结果显示:在长时间实验条件下,活性污泥的消解速率可以达到596 g/(m3·d),出水COD维持在40 mg/L以下,氨氮在5 mg/L以下,表明管式MBR系统有较好的污泥减量效果,可以有效消解活性污泥,并且出水水质都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018年03期 v.37;No.180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恩华;王泽瑞;丁晓惠;
为了使剩余污泥能够回收利用以及减少处理成本,利用管式膜流道宽、高强度支撑层和高精度分离层以及耐较高强剪切力等特点,研究了在不添加任何营养物质的情况下定期向管式膜生物反应器(MBR)生化池中投入污泥的方法,以实现污泥减量化,并对MBR反应池中污泥浓度进行监测.实验结果显示:在长时间实验条件下,活性污泥的消解速率可以达到596 g/(m3·d),出水COD维持在40 mg/L以下,氨氮在5 mg/L以下,表明管式MBR系统有较好的污泥减量效果,可以有效消解活性污泥,并且出水水质都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018年03期 v.37;No.180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时志强;牛永芳;段建;王静;张进;
为研究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导电效果,将石墨烯量子点(GQDs)代替商品化导电炭黑(CB)用作新型纳米尺寸(~10 nm)的导电剂,分别采用直接液相复合和热还原复合方式制备具有良好导电网络的AC-G和AC-HG系列电极,并考察两种复合方式对活性炭电极结构特性与双电层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GQDs的AC电极呈现出优异的比电容和倍率性能,当电流密度从0.1 A/g增加到10 A/g,其比电容由110 F/g降到85 F/g,明显优于添加10%CB的AC电极(100 F/g降为65 F/g);热处理过程大幅去除了GQDs所带含氧官能团,AC-HG电极的电子电导率提高而离子电导率降低,因此其倍率性能略有下降,但循环稳定性大幅提高.
2018年03期 v.37;No.180 49-5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9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时志强;牛永芳;段建;王静;张进;
为研究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导电效果,将石墨烯量子点(GQDs)代替商品化导电炭黑(CB)用作新型纳米尺寸(~10 nm)的导电剂,分别采用直接液相复合和热还原复合方式制备具有良好导电网络的AC-G和AC-HG系列电极,并考察两种复合方式对活性炭电极结构特性与双电层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GQDs的AC电极呈现出优异的比电容和倍率性能,当电流密度从0.1 A/g增加到10 A/g,其比电容由110 F/g降到85 F/g,明显优于添加10%CB的AC电极(100 F/g降为65 F/g);热处理过程大幅去除了GQDs所带含氧官能团,AC-HG电极的电子电导率提高而离子电导率降低,因此其倍率性能略有下降,但循环稳定性大幅提高.
2018年03期 v.37;No.180 49-5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9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新禹;陈林;孟林;郝旭涛;刘涛;
为了减少能量损耗且同时满足紧密纺和落棉系统的除尘要求,将单节48锭紧密纺风系统和小型化落棉风系统组合设计为一个风系统.通过试验对组合系统进行验证,并采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与CFD软件FLUENT对系统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组合系统内部流场的风速、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紧密纺系统测点平均风速为9 m/s,达到了紧密纺系统孔口风速要求;落棉系统测点平均风速为7.8 m/s,与落棉系统孔口风速要求相差了0.2 m/s,误差仅为2.5%,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说明该组合系统设计合理;风道内部风速和压力分布相对稳定,说明该组合系统稳定性较强,符合流体力学节点压力相等的设计理论.
2018年03期 v.37;No.180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新禹;陈林;孟林;郝旭涛;刘涛;
为了减少能量损耗且同时满足紧密纺和落棉系统的除尘要求,将单节48锭紧密纺风系统和小型化落棉风系统组合设计为一个风系统.通过试验对组合系统进行验证,并采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与CFD软件FLUENT对系统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组合系统内部流场的风速、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紧密纺系统测点平均风速为9 m/s,达到了紧密纺系统孔口风速要求;落棉系统测点平均风速为7.8 m/s,与落棉系统孔口风速要求相差了0.2 m/s,误差仅为2.5%,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说明该组合系统设计合理;风道内部风速和压力分布相对稳定,说明该组合系统稳定性较强,符合流体力学节点压力相等的设计理论.
2018年03期 v.37;No.180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荣华;吴益;王亨;肖磊;唐劲天;
为改善传统水平集方法对初始轮廓极其敏感、对复杂图像分割不准确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几何主动轮廓模型分割新方法,构造了新的边缘终止函数,在曲线演化过程中应用可变权系数,算法不依赖轮廓的初始位置,演化曲线也能快速地转化为目标边界.此外,该方法可以识别包含内边界的对象,多目标与尖角边界分割结果理想,可应用到医学图像分割.仿真表明:分割结果的J系数在0.91以上,D系数不低于0.95,算法准确性高.
2018年03期 v.37;No.180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荣华;吴益;王亨;肖磊;唐劲天;
为改善传统水平集方法对初始轮廓极其敏感、对复杂图像分割不准确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几何主动轮廓模型分割新方法,构造了新的边缘终止函数,在曲线演化过程中应用可变权系数,算法不依赖轮廓的初始位置,演化曲线也能快速地转化为目标边界.此外,该方法可以识别包含内边界的对象,多目标与尖角边界分割结果理想,可应用到医学图像分割.仿真表明:分割结果的J系数在0.91以上,D系数不低于0.95,算法准确性高.
2018年03期 v.37;No.180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曲华;吴朝娜;
在双目立体视觉中,为了解决传统标定时间长、自标定精度低的问题,使用一种分步标定方法并从Harris角度对影响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Open CV通过张氏标定法计算出内部参数和畸变参数;其次,利用Matlab测算出了摄像机运动参数未知情况下的双目立体参数.结果表明:经计算得出总的图像残差均值为0.158 5像素,时间为200 s;标定结果比自标定方法精度高,同时比传统标定方法时间短.实验结果不仅达到了预期目的,而且从Harris角度分析发现,光照、标定靶的旋转程度对精度影响很大,同时摄像机的分辨率越高,对图片的拍摄条件要求越高.该方法为机器视觉中的三维测量和重建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8年03期 v.37;No.180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曲华;吴朝娜;
在双目立体视觉中,为了解决传统标定时间长、自标定精度低的问题,使用一种分步标定方法并从Harris角度对影响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Open CV通过张氏标定法计算出内部参数和畸变参数;其次,利用Matlab测算出了摄像机运动参数未知情况下的双目立体参数.结果表明:经计算得出总的图像残差均值为0.158 5像素,时间为200 s;标定结果比自标定方法精度高,同时比传统标定方法时间短.实验结果不仅达到了预期目的,而且从Harris角度分析发现,光照、标定靶的旋转程度对精度影响很大,同时摄像机的分辨率越高,对图片的拍摄条件要求越高.该方法为机器视觉中的三维测量和重建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8年03期 v.37;No.180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闫学群;岳建林;
为深入了解微型腔光机械系统的量子效应,对双腔光机械系统的光场模纠缠演化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初始态参数对系统量子纠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态参数α的增大,系统将达到最大纠缠态,即系统的纠缠度为1;另外,系统纠缠度越大,纠缠度随时间演化的衰减速率就越大;然而,系统纠缠度越大,纠缠存活的时间就越长,这个特性对于应用是有益处的.
2018年03期 v.37;No.180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闫学群;岳建林;
为深入了解微型腔光机械系统的量子效应,对双腔光机械系统的光场模纠缠演化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初始态参数对系统量子纠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态参数α的增大,系统将达到最大纠缠态,即系统的纠缠度为1;另外,系统纠缠度越大,纠缠度随时间演化的衰减速率就越大;然而,系统纠缠度越大,纠缠存活的时间就越长,这个特性对于应用是有益处的.
2018年03期 v.37;No.180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芳;马小林;
为研究一个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长期动态定价模型,同时考察渠道忠诚度以及参考价格对定价决策的影响,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利用稳定域图、分岔图、最大Lyapunov指数图以及混沌吸引子等分析了动态模型的复杂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静态模型中,随着渠道忠诚度参数的增加,回收率减小,制造商利润减小,零售商利润增加;随着参考价格系数的增加,回收率增加,制造商利润减小,零售商利润增加;在动态重复博弈中,过快地调整速度会使系统进入混沌.
2018年03期 v.37;No.180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芳;马小林;
为研究一个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长期动态定价模型,同时考察渠道忠诚度以及参考价格对定价决策的影响,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利用稳定域图、分岔图、最大Lyapunov指数图以及混沌吸引子等分析了动态模型的复杂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静态模型中,随着渠道忠诚度参数的增加,回收率减小,制造商利润减小,零售商利润增加;随着参考价格系数的增加,回收率增加,制造商利润减小,零售商利润增加;在动态重复博弈中,过快地调整速度会使系统进入混沌.
2018年03期 v.37;No.180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赵晴晴;刘亮;何曙光;王曦;
为提高供应链可视化程度,解决可视化过程中测量指标过多的问题,在供应链可视化信息描述的基础上,以分析供应链可视化关键测量指标的视角,应用层次分析法归纳简化并构建供应链可视化测量指标量化模型,并根据研究结果突出关键因素消除冗余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量化的决策数据获取了17个指标的定性判断与分布,其中综合权重较高的是信息共享、订单运输进度信息,库存信息等指标,从而突出关键因素消除冗余信息,引导企业关注可视化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2018年03期 v.37;No.180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晴晴;刘亮;何曙光;王曦;
为提高供应链可视化程度,解决可视化过程中测量指标过多的问题,在供应链可视化信息描述的基础上,以分析供应链可视化关键测量指标的视角,应用层次分析法归纳简化并构建供应链可视化测量指标量化模型,并根据研究结果突出关键因素消除冗余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量化的决策数据获取了17个指标的定性判断与分布,其中综合权重较高的是信息共享、订单运输进度信息,库存信息等指标,从而突出关键因素消除冗余信息,引导企业关注可视化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2018年03期 v.37;No.180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