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鑫;曹梦佳;陈玲;
为提高纳米纤维复合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界面结合性能,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对相变/PAN纳米纤维膜进行预处理,通过动态接触角测试确定了最佳等离子体处理条件;重点研究了织物复合时低温热熔网膜胶、纤维丝胶和气凝胶3种不同特性的粘合剂对复合织物的保温性、透气透湿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相变/PAN纳米纤维膜的最佳参数为功率120 W,处理速率80 mm/s;使用气凝胶粘合的复合织物保温性能最佳,传热系数12.37 W/(m~2·℃),降温系数39.26%,克罗值0.521(0.155℃m~2/W);低温热熔网膜胶粘合的复合织物表现出较高的透气性、透湿性效果及界面结合性能,透气率11.42 mm/s,透湿量17 010.2g/(m~2·d),剥离强力53.75 c N;粘合剂在织物界面的形貌结构和分布状态是复合织物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
2016年04期 v.35;No.16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夏鑫;曹梦佳;陈玲;
为提高纳米纤维复合织物的服用性能及界面结合性能,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对相变/PAN纳米纤维膜进行预处理,通过动态接触角测试确定了最佳等离子体处理条件;重点研究了织物复合时低温热熔网膜胶、纤维丝胶和气凝胶3种不同特性的粘合剂对复合织物的保温性、透气透湿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相变/PAN纳米纤维膜的最佳参数为功率120 W,处理速率80 mm/s;使用气凝胶粘合的复合织物保温性能最佳,传热系数12.37 W/(m~2·℃),降温系数39.26%,克罗值0.521(0.155℃m~2/W);低温热熔网膜胶粘合的复合织物表现出较高的透气性、透湿性效果及界面结合性能,透气率11.42 mm/s,透湿量17 010.2g/(m~2·d),剥离强力53.75 c N;粘合剂在织物界面的形貌结构和分布状态是复合织物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
2016年04期 v.35;No.16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晓辉;胡晓辉;
针对聚丙烯腈膜亲水性不佳的问题,采用马来酸酐(MA)或甲基丙烯酸(MAA)与丙烯腈(AN)进行共聚,制备亲水性聚丙烯腈,研究其成膜性,探索不同单体、单体比例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扫描电镜等对改性后聚丙烯腈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MA相比,采用MAA对聚丙烯腈进行改性更加合适,MAA改性聚丙烯腈的最佳单体质量比为[AN]/[MAA]=85∶15,转化率高达93.49%,远远高于MA转化率;共聚物含有羧基基团,证明AN与MAA共聚反应成功进行.
2016年04期 v.35;No.169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晓辉;胡晓辉;
针对聚丙烯腈膜亲水性不佳的问题,采用马来酸酐(MA)或甲基丙烯酸(MAA)与丙烯腈(AN)进行共聚,制备亲水性聚丙烯腈,研究其成膜性,探索不同单体、单体比例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扫描电镜等对改性后聚丙烯腈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MA相比,采用MAA对聚丙烯腈进行改性更加合适,MAA改性聚丙烯腈的最佳单体质量比为[AN]/[MAA]=85∶15,转化率高达93.49%,远远高于MA转化率;共聚物含有羧基基团,证明AN与MAA共聚反应成功进行.
2016年04期 v.35;No.169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凌新龙;郭立富;林海涛;
综述了近5年芳纶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表面接枝、表面刻蚀、共聚改性、氟气改性、络合改性、生物酶接枝改性等化学改性方法;表面涂层、等离子表面改性、γ射线辐射改性、超声浸渍、深冷处理、热处理、紫外线辐射改性、物理机械法改性等物理改性方法;超临界CO2与接枝改性协同,络合改性与表面涂层协同,表面涂层、水解与取代反应协同,低温等离子法与偶联剂协同,超临界CO2改性与热处理协同,水解与表面涂层协同,偶联剂与表面涂层协同,刻蚀与偶联剂协同等不同物理或化学改性方法结合的协同改性方法,并展望了芳纶纤维改性技术的发展前景.
2016年04期 v.35;No.169 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19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凌新龙;郭立富;林海涛;
综述了近5年芳纶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表面接枝、表面刻蚀、共聚改性、氟气改性、络合改性、生物酶接枝改性等化学改性方法;表面涂层、等离子表面改性、γ射线辐射改性、超声浸渍、深冷处理、热处理、紫外线辐射改性、物理机械法改性等物理改性方法;超临界CO2与接枝改性协同,络合改性与表面涂层协同,表面涂层、水解与取代反应协同,低温等离子法与偶联剂协同,超临界CO2改性与热处理协同,水解与表面涂层协同,偶联剂与表面涂层协同,刻蚀与偶联剂协同等不同物理或化学改性方法结合的协同改性方法,并展望了芳纶纤维改性技术的发展前景.
2016年04期 v.35;No.169 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19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王韬;刘泽玲;
采用超声沉淀法合成Fe_3O_4/GO复合材料,通过SEM、XRD、FTIR和VSM对Fe_3O_4/GO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磁性进行表征,通过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实验考察p H值、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Fe_3O_4/GO复合材料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Fe_3O_4与GO成功复合,Fe_3O_4/GO复合材料具有超顺磁性,在外在磁场的作用下可实现吸附剂与吸附质的快速分离;pH>3.5时,染料去除率随着pH值增大呈下降趋势;随着吸附剂添加量增大,染料去除率逐渐增大;随着吸附时间增加,染料去除率先急剧上升,然后上升幅度趋缓直至达到吸附平衡;Fe_3O_4/GO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为化学单层吸附;pH为3左右,温度为298 K时,Fe_3O_4/GO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139.7 mg/g.
2016年04期 v.35;No.169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王韬;刘泽玲;
采用超声沉淀法合成Fe_3O_4/GO复合材料,通过SEM、XRD、FTIR和VSM对Fe_3O_4/GO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磁性进行表征,通过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实验考察p H值、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Fe_3O_4/GO复合材料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Fe_3O_4与GO成功复合,Fe_3O_4/GO复合材料具有超顺磁性,在外在磁场的作用下可实现吸附剂与吸附质的快速分离;pH>3.5时,染料去除率随着pH值增大呈下降趋势;随着吸附剂添加量增大,染料去除率逐渐增大;随着吸附时间增加,染料去除率先急剧上升,然后上升幅度趋缓直至达到吸附平衡;Fe_3O_4/GO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为化学单层吸附;pH为3左右,温度为298 K时,Fe_3O_4/GO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139.7 mg/g.
2016年04期 v.35;No.169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吴向阳;朱伯淞;韩志湘;王春柳;梁世伟;陈文卉;崔蕴晗;
基于Hg~(2+)诱导罗丹明内硫酯"关-开"环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种简便的罗丹明101内硫酯(1)荧光探针分子并用于环境水样中汞离子的定量检测及活细胞内汞离子荧光成像检测.结果表明:在测试体系中加入汞离子,探针分子1(10μmol/L)溶液荧光显著增强,当加入等当量的汞离子时,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强了68倍,溶液的颜色也从无色变为了粉红色;探针分子1(10μmol/L)对0.1~10μmol/L浓度范围内的汞离子响应呈线性关系,R2=0.994 9,检出限为0.04μmol/L.选择性和竞争性实验结果表明:探针分子1对汞离子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探针分子1可成功用于细胞内汞离子的荧光成像可视化检测.
2016年04期 v.35;No.169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向阳;朱伯淞;韩志湘;王春柳;梁世伟;陈文卉;崔蕴晗;
基于Hg~(2+)诱导罗丹明内硫酯"关-开"环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种简便的罗丹明101内硫酯(1)荧光探针分子并用于环境水样中汞离子的定量检测及活细胞内汞离子荧光成像检测.结果表明:在测试体系中加入汞离子,探针分子1(10μmol/L)溶液荧光显著增强,当加入等当量的汞离子时,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强了68倍,溶液的颜色也从无色变为了粉红色;探针分子1(10μmol/L)对0.1~10μmol/L浓度范围内的汞离子响应呈线性关系,R2=0.994 9,检出限为0.04μmol/L.选择性和竞争性实验结果表明:探针分子1对汞离子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探针分子1可成功用于细胞内汞离子的荧光成像可视化检测.
2016年04期 v.35;No.169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文晨;郑晓冬;余曦;
利用内电解-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硅油废水,分别考察了内电解过程的反应时间、固液比、铁/碳比和SBR的启动时间及水力停留时间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该组合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在内电解处理阶段,当反应时间为3 h,固液比1∶3和铁/碳比1∶1时,废水COD去除率达81.6%;该出水经SBR处理,在运行周期为8 h、换水率为50%、水力停留时间为16 h时,出水COD降至54.4 mg/L,其总去除率为96.2%,符合天津市地方二级排放标准(DB12-356-2008).
2016年04期 v.35;No.169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文晨;郑晓冬;余曦;
利用内电解-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硅油废水,分别考察了内电解过程的反应时间、固液比、铁/碳比和SBR的启动时间及水力停留时间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该组合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在内电解处理阶段,当反应时间为3 h,固液比1∶3和铁/碳比1∶1时,废水COD去除率达81.6%;该出水经SBR处理,在运行周期为8 h、换水率为50%、水力停留时间为16 h时,出水COD降至54.4 mg/L,其总去除率为96.2%,符合天津市地方二级排放标准(DB12-356-2008).
2016年04期 v.35;No.169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晓清;赵爽;王彦奎;杨建英;
为了提高TiO_2的导电性和材料的分散性,进而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将二氧化钛与石墨烯复合,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二氧化钛/石墨烯(TiO_2/rGO)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石墨烯复合后材料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均升高,在电流密度为0.1C(C=150 mA/g)下,初始放电容量为374 mAh/g,50周后的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65 mAh/g,循环保持率为44%,远高于同种方法下合成的二氧化钛样品50周后的比容量50 mAh/g和保持率17%.
2016年04期 v.35;No.169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晓清;赵爽;王彦奎;杨建英;
为了提高TiO_2的导电性和材料的分散性,进而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将二氧化钛与石墨烯复合,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二氧化钛/石墨烯(TiO_2/rGO)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石墨烯复合后材料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均升高,在电流密度为0.1C(C=150 mA/g)下,初始放电容量为374 mAh/g,50周后的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65 mAh/g,循环保持率为44%,远高于同种方法下合成的二氧化钛样品50周后的比容量50 mAh/g和保持率17%.
2016年04期 v.35;No.169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侯彦辉;翟飞帆;韩伟伟;路小敏;胡博文;张宇峰;杨敏;
选用2,6-二(二苯甲基)-4-甲基苯胺与苊醌、(DME)Ni Br2合成了一种带有大位阻基团的α-二亚胺Ni(Ⅱ)配合物[Ar N=C(Nap)-C(Nap)=NAr]Ni Br2(Ar=2,6-Dibenzhydryl-4-methyl,Nap=1,8-napthdiyl).以该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以MAO(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催化降冰片烯聚合,对所得的聚降冰片烯进行TG、1HNMR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好,聚合方式为加成聚合;随着铝镍摩尔比和温度升高,配合物的催化活性呈上升趋势;当铝镍摩尔比为1 500∶1、反应温度为70℃时,该Ni(Ⅱ)配合物的催化效果最好,对降冰片烯的催化活性为133 kg/(mol·h).
2016年04期 v.35;No.169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侯彦辉;翟飞帆;韩伟伟;路小敏;胡博文;张宇峰;杨敏;
选用2,6-二(二苯甲基)-4-甲基苯胺与苊醌、(DME)Ni Br2合成了一种带有大位阻基团的α-二亚胺Ni(Ⅱ)配合物[Ar N=C(Nap)-C(Nap)=NAr]Ni Br2(Ar=2,6-Dibenzhydryl-4-methyl,Nap=1,8-napthdiyl).以该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以MAO(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催化降冰片烯聚合,对所得的聚降冰片烯进行TG、1HNMR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好,聚合方式为加成聚合;随着铝镍摩尔比和温度升高,配合物的催化活性呈上升趋势;当铝镍摩尔比为1 500∶1、反应温度为70℃时,该Ni(Ⅱ)配合物的催化效果最好,对降冰片烯的催化活性为133 kg/(mol·h).
2016年04期 v.35;No.169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宋晓艳;杨飞;程国清;邢金峰;
以乙酰丙酮铁为铁源,用热分解法制备疏水性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将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PVP-b-PMMA)与疏水性的Fe_3O_4纳米粒子进行自组装,并采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分析和动态光散射(DLS)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Fe_3O_4纳米粒子表面物理吸附和化学键合了一层油胺分子,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且平均粒径为8.2 nm;在自组装过程中疏水性的Fe_3O_4纳米粒子能够很好地进入到胶束的内部,并均匀分散在胶束的内腔中.
2016年04期 v.35;No.169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晓艳;杨飞;程国清;邢金峰;
以乙酰丙酮铁为铁源,用热分解法制备疏水性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将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PVP-b-PMMA)与疏水性的Fe_3O_4纳米粒子进行自组装,并采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分析和动态光散射(DLS)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Fe_3O_4纳米粒子表面物理吸附和化学键合了一层油胺分子,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且平均粒径为8.2 nm;在自组装过程中疏水性的Fe_3O_4纳米粒子能够很好地进入到胶束的内部,并均匀分散在胶束的内腔中.
2016年04期 v.35;No.169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世超;张雪平;李润兰;张忆一;周晶晶;
制备了一种基于电还原石墨烯(ERGO)、金纳米粒子(Au NPs)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DNA传感器,应用于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灵敏检测.首先将滴加在玻碳电极表面的氧化石墨烯进行电还原,然后通过电沉积方法将金纳米粒子均匀平铺在电极表面.利用金纳米粒子和氨基之间的共价键作用将端氨基修饰的探针DNA固定在电极表面,完成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制备,并对目标DNA进行了定性与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准确性,并且操作简单易行,对目标DNA的检测限为7.735×10~(-13)mol/L,检测范围为1×10~(-12)~1×10~(-8) mol/L.
2016年04期 v.35;No.169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世超;张雪平;李润兰;张忆一;周晶晶;
制备了一种基于电还原石墨烯(ERGO)、金纳米粒子(Au NPs)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DNA传感器,应用于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灵敏检测.首先将滴加在玻碳电极表面的氧化石墨烯进行电还原,然后通过电沉积方法将金纳米粒子均匀平铺在电极表面.利用金纳米粒子和氨基之间的共价键作用将端氨基修饰的探针DNA固定在电极表面,完成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制备,并对目标DNA进行了定性与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准确性,并且操作简单易行,对目标DNA的检测限为7.735×10~(-13)mol/L,检测范围为1×10~(-12)~1×10~(-8) mol/L.
2016年04期 v.35;No.169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建雄;宋山林;赵可;邢梅恩;张奇龙;陈明省;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UHF RFID阅读器发射机中的功率放大器.采用2级功放,第1级功放采用数控增益放大器ADL5240,第2级采用放大器ADL5605,工作在902~928 MHz的频率范围内.实测结果显示:在915MHz的中心频率处,此功率放大器能够产生大于30 d Bm的信号,增益范围为10.6~40.4 d B,效率可达到42%.该设计能够满足发射机对信号的要求.
2016年04期 v.35;No.169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建雄;宋山林;赵可;邢梅恩;张奇龙;陈明省;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UHF RFID阅读器发射机中的功率放大器.采用2级功放,第1级功放采用数控增益放大器ADL5240,第2级采用放大器ADL5605,工作在902~928 MHz的频率范围内.实测结果显示:在915MHz的中心频率处,此功率放大器能够产生大于30 d Bm的信号,增益范围为10.6~40.4 d B,效率可达到42%.该设计能够满足发射机对信号的要求.
2016年04期 v.35;No.169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菁;牛莹;修春波;魏世安;
为了提高连续自适应均值漂移跟踪方法在复杂背景中的跟踪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显著性色度特征的运动目标自动选取及跟踪方法.利用高斯混合模型确定出目标模板,根据目标模板与其背景区色度直方图的对比确定出目标的显著性色度等级,将目标模板中具有显著性色度等级的区域确定为跟踪目标.根据跟踪目标的色度直方图模型利用反向投影建立跟踪图像的概率分布图,采用自适应均值漂移方法实现目标跟踪.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目标的显著性色度等级,从而确定出易于区分背景的跟踪目标,可有效抑制背景对目标跟踪的影响,改善复杂背景情况下目标跟踪的性能,单帧平均跟踪时间小于15 ms,满足跟踪系统实时性的要求.
2016年04期 v.35;No.169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罗菁;牛莹;修春波;魏世安;
为了提高连续自适应均值漂移跟踪方法在复杂背景中的跟踪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显著性色度特征的运动目标自动选取及跟踪方法.利用高斯混合模型确定出目标模板,根据目标模板与其背景区色度直方图的对比确定出目标的显著性色度等级,将目标模板中具有显著性色度等级的区域确定为跟踪目标.根据跟踪目标的色度直方图模型利用反向投影建立跟踪图像的概率分布图,采用自适应均值漂移方法实现目标跟踪.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目标的显著性色度等级,从而确定出易于区分背景的跟踪目标,可有效抑制背景对目标跟踪的影响,改善复杂背景情况下目标跟踪的性能,单帧平均跟踪时间小于15 ms,满足跟踪系统实时性的要求.
2016年04期 v.35;No.169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志贵;刘晓峰;扬子原;陈珍星;
结合水环境无线监测网实时配置、监控和数据分析要求,基于终端管理思想,构建便携式水环境无线监测网管理终端.该终端采用双层结构化设计方案,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软硬件设计以便于管理终端的更新和维护.测试结果表明:该管理终端能够实现监测节点工作状态、采样频率、通信半径、网络路由的配置,对监测节点的工作状态、采样频率、通信半径、剩余能量、路由等进行监测,并可分析历史监测数据,为分析管理水环境监测数据提供了新的平台.
2016年04期 v.35;No.169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志贵;刘晓峰;扬子原;陈珍星;
结合水环境无线监测网实时配置、监控和数据分析要求,基于终端管理思想,构建便携式水环境无线监测网管理终端.该终端采用双层结构化设计方案,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软硬件设计以便于管理终端的更新和维护.测试结果表明:该管理终端能够实现监测节点工作状态、采样频率、通信半径、网络路由的配置,对监测节点的工作状态、采样频率、通信半径、剩余能量、路由等进行监测,并可分析历史监测数据,为分析管理水环境监测数据提供了新的平台.
2016年04期 v.35;No.169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缪竟鸿;秦战明;陈力颖;
设计了一种用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图像处理的12 bit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ADC),转换电压为2~4 V.其D/A转换器采用电阻和电容混合结构,节省芯片面积,减小系统复杂度;比较器采用放大锁存结构,应用失调存储技术,满足非制冷红外芯片图像处理对ADC速度与精度的要求.芯片采用Global Foundries 0.35μm混合模式CMOS工艺进行设计和流片.仿真结果表明:在输入信号为50 k Hz、采样率为1 MS/s时,信纳比(SNDR)为72 d B,有效位达到11.6 bit,模拟部分功耗2 m W,满足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对ADC指标的要求.该设计提高了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图像处理能力,消除了ADC外接引入的噪声.
2016年04期 v.35;No.169 81-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缪竟鸿;秦战明;陈力颖;
设计了一种用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图像处理的12 bit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ADC),转换电压为2~4 V.其D/A转换器采用电阻和电容混合结构,节省芯片面积,减小系统复杂度;比较器采用放大锁存结构,应用失调存储技术,满足非制冷红外芯片图像处理对ADC速度与精度的要求.芯片采用Global Foundries 0.35μm混合模式CMOS工艺进行设计和流片.仿真结果表明:在输入信号为50 k Hz、采样率为1 MS/s时,信纳比(SNDR)为72 d B,有效位达到11.6 bit,模拟部分功耗2 m W,满足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对ADC指标的要求.该设计提高了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图像处理能力,消除了ADC外接引入的噪声.
2016年04期 v.35;No.169 81-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宏伟;杨华;程俊超;郭凯;
搭建由半导体制冷片和光谱仪组成的LED变温发光特性测试系统,使用多通道温度测试仪记录芯片工作温度,得到LED芯片在30~80℃范围内的发光特性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输入电流恒定时,随着芯片材料温度的不断升高,LED的电功率和光功率降低,LED光效下降趋势明显;同时由于材料禁带宽度减小,Ga N LED的蓝光峰值波长发生红移;通过上述测试,利用数值拟合方式得到了芯片发光特性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2016年04期 v.35;No.169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宏伟;杨华;程俊超;郭凯;
搭建由半导体制冷片和光谱仪组成的LED变温发光特性测试系统,使用多通道温度测试仪记录芯片工作温度,得到LED芯片在30~80℃范围内的发光特性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输入电流恒定时,随着芯片材料温度的不断升高,LED的电功率和光功率降低,LED光效下降趋势明显;同时由于材料禁带宽度减小,Ga N LED的蓝光峰值波长发生红移;通过上述测试,利用数值拟合方式得到了芯片发光特性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2016年04期 v.35;No.169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