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纤维新材料

  • CRTM成型工艺参数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空隙率及弯曲性能的影响

    张国利;安鹏;刘娇;陈光伟;

    牵伸速率和注胶压力是影响CRTM成型工艺空隙率和弯曲性能的重要因素.采用CRTM成型工艺在不同牵伸速率和注胶压力下制作复合材料平板,并对其进行空隙率测定和三点弯曲实验.结果表明:注胶压力为0.5MPa时,牵伸速率由10cm/min增加到70cm/min,空隙率由1.836%增加到4.534%;牵伸速率为35cm/min时CRTM复合材料平板的弯曲强度最大,为806.5MPa;牵伸速率为35cm/min时,注胶压力由0.1MPa增加到0.7MPa,平板的空隙率从8.895%降低到1.654%,平板的弯曲强度先增加后趋于平缓.

    2015年02期 v.34;No.16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CRTM成型工艺参数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空隙率及弯曲性能的影响

    张国利;安鹏;刘娇;陈光伟;

    牵伸速率和注胶压力是影响CRTM成型工艺空隙率和弯曲性能的重要因素.采用CRTM成型工艺在不同牵伸速率和注胶压力下制作复合材料平板,并对其进行空隙率测定和三点弯曲实验.结果表明:注胶压力为0.5MPa时,牵伸速率由10cm/min增加到70cm/min,空隙率由1.836%增加到4.534%;牵伸速率为35cm/min时CRTM复合材料平板的弯曲强度最大,为806.5MPa;牵伸速率为35cm/min时,注胶压力由0.1MPa增加到0.7MPa,平板的空隙率从8.895%降低到1.654%,平板的弯曲强度先增加后趋于平缓.

    2015年02期 v.34;No.161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碳/环氧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性能

    孙颖;张鹤江;郝露;陈利;

    利用置换法三维织物非织造技术结合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了碳/环氧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和三维正交复合材料.采用岛津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测试系统,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面内和厚度方向的准静态及动态压缩性能试验,研究了碳/环氧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应力-应变关系以及破坏模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面内还是厚度方向,碳/环氧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都是应变率敏感的,并且其破坏应力和应变的应变率敏感程度大于三维正交复合材料;在面内和厚度方向准静态压缩载荷作用下,面内±45°纱线有效地抑制了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剪切带的形成和扩展,使得脆性破坏形貌更加均匀;随着应变率增加,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面内方向以剪切破坏为主,断口比三维正交复合材料粗糙,厚度方向二者破坏模式相同.

    2015年02期 v.34;No.161 6-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碳/环氧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性能

    孙颖;张鹤江;郝露;陈利;

    利用置换法三维织物非织造技术结合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了碳/环氧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和三维正交复合材料.采用岛津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测试系统,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面内和厚度方向的准静态及动态压缩性能试验,研究了碳/环氧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应力-应变关系以及破坏模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面内还是厚度方向,碳/环氧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都是应变率敏感的,并且其破坏应力和应变的应变率敏感程度大于三维正交复合材料;在面内和厚度方向准静态压缩载荷作用下,面内±45°纱线有效地抑制了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剪切带的形成和扩展,使得脆性破坏形貌更加均匀;随着应变率增加,面内准各向三维复合材料面内方向以剪切破坏为主,断口比三维正交复合材料粗糙,厚度方向二者破坏模式相同.

    2015年02期 v.34;No.161 6-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石墨/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王春红;贺文婷;王莹;李康;

    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石墨/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并将该复合纤维收集成无纺布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纤维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利用宽频质谱仪测试了纤维的导电性,利用万能强力机测试了不同纳米石墨含量纤维薄膜的拉伸力学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测试了复合纤维的物相及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8%、石墨质量分数为4%时,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导电性最高,且力学性能最好,与纯PVA相比,电导率和断裂强度分别提高1个数量级和127.33%;XRD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石墨成功附着在PVA中;TG结果表明,石墨/PVA复合纤维初始分解温度相对于纯PVA变化不大,当样品质量保持率为40%时,4%石墨/PVA复合纤维较纯PVA相比,其分解温度提高了35℃.

    2015年02期 v.34;No.161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石墨/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王春红;贺文婷;王莹;李康;

    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石墨/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并将该复合纤维收集成无纺布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纤维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利用宽频质谱仪测试了纤维的导电性,利用万能强力机测试了不同纳米石墨含量纤维薄膜的拉伸力学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测试了复合纤维的物相及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8%、石墨质量分数为4%时,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导电性最高,且力学性能最好,与纯PVA相比,电导率和断裂强度分别提高1个数量级和127.33%;XRD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石墨成功附着在PVA中;TG结果表明,石墨/PVA复合纤维初始分解温度相对于纯PVA变化不大,当样品质量保持率为40%时,4%石墨/PVA复合纤维较纯PVA相比,其分解温度提高了35℃.

    2015年02期 v.34;No.161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PVA/TEOS/GA杂化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

    赵世怀;尹静;王捷;侯树金;王文科;张庆印;

    以正硅酸乙酯(TEOS)/戊二醛(GA)交联杂化改性聚乙烯醇(PVA)膜作为碱性直接乙醇燃料电池(ADEFC)的阴离子交换膜,对不同配比下的PVA/TEOS/GA杂化膜的溶胀率、含水率、乙醇渗透率及电导率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杂化膜的含水率、溶胀率和乙醇渗透率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室温条件下,SiO2质量分数为10%的杂化膜具有较小的溶胀率,为102%,乙醇渗透率为1.222×10-8cm2/s,电导率可达到6.883×10-3S/cm.

    2015年02期 v.34;No.161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PVA/TEOS/GA杂化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

    赵世怀;尹静;王捷;侯树金;王文科;张庆印;

    以正硅酸乙酯(TEOS)/戊二醛(GA)交联杂化改性聚乙烯醇(PVA)膜作为碱性直接乙醇燃料电池(ADEFC)的阴离子交换膜,对不同配比下的PVA/TEOS/GA杂化膜的溶胀率、含水率、乙醇渗透率及电导率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杂化膜的含水率、溶胀率和乙醇渗透率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室温条件下,SiO2质量分数为10%的杂化膜具有较小的溶胀率,为102%,乙醇渗透率为1.222×10-8cm2/s,电导率可达到6.883×10-3S/cm.

    2015年02期 v.34;No.161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微孔结构对初始通量衰减的影响

    安树林;李万春;倪澄峰;

    以纯水和聚乙二醇-20000水溶液为原液,考察了指状孔和海绵状孔两种不同微孔结构的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初始通量的衰减现象.结果表明:其衰减现象主要是在压力作用下膜微孔结构压缩致密化和膜孔堵塞造成的;在相同压力下,具有较薄致密层和指状孔结构的聚砜中空纤维膜比基本上为海绵孔结构的聚砜中空纤维膜的微孔更加稳定,表现为前者的膜通量衰减小于后者.

    2015年02期 v.34;No.161 21-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微孔结构对初始通量衰减的影响

    安树林;李万春;倪澄峰;

    以纯水和聚乙二醇-20000水溶液为原液,考察了指状孔和海绵状孔两种不同微孔结构的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初始通量的衰减现象.结果表明:其衰减现象主要是在压力作用下膜微孔结构压缩致密化和膜孔堵塞造成的;在相同压力下,具有较薄致密层和指状孔结构的聚砜中空纤维膜比基本上为海绵孔结构的聚砜中空纤维膜的微孔更加稳定,表现为前者的膜通量衰减小于后者.

    2015年02期 v.34;No.161 21-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铸膜液中加入PAM/SDBS对聚砜超滤膜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王薇;瞿睿;张宇峰;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添加剂,分别加入到聚砜铸膜液中,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得到改性中空纤维超滤膜,并对其表面形貌和膜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添加剂都能使膜内部产生并列指状孔结构;加入PAM和SDBS后膜的亲水性和纯水通量均得到提高,且PAM提高的更明显;改性膜对牛血清蛋白和PEG的截留率都超过90%.

    2015年02期 v.34;No.161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铸膜液中加入PAM/SDBS对聚砜超滤膜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王薇;瞿睿;张宇峰;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添加剂,分别加入到聚砜铸膜液中,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得到改性中空纤维超滤膜,并对其表面形貌和膜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添加剂都能使膜内部产生并列指状孔结构;加入PAM和SDBS后膜的亲水性和纯水通量均得到提高,且PAM提高的更明显;改性膜对牛血清蛋白和PEG的截留率都超过90%.

    2015年02期 v.34;No.161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纺织与服装

  • 基于平均体模型的标准中间体人台建模方法

    杨子田;杨阳;水翠翠;

    为得到标准中间体人台模型,首先通过测体获得人体躯干点云数据;在对人体点云数据处理和人体模型调整后获得平均体模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标准中间体特征部位关系的研究,建立特征部位与人体身高和胸围的回归方程,求得特征部位的标准尺寸;采用形状因子方法对点云模型进行调整,得到标准中间体点云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通过NURBS工具箱准确地实现了曲面建模,最终得到标准中间体模型.

    2015年02期 v.34;No.161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平均体模型的标准中间体人台建模方法

    杨子田;杨阳;水翠翠;

    为得到标准中间体人台模型,首先通过测体获得人体躯干点云数据;在对人体点云数据处理和人体模型调整后获得平均体模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标准中间体特征部位关系的研究,建立特征部位与人体身高和胸围的回归方程,求得特征部位的标准尺寸;采用形状因子方法对点云模型进行调整,得到标准中间体点云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通过NURBS工具箱准确地实现了曲面建模,最终得到标准中间体模型.

    2015年02期 v.34;No.161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响应面模型的织物开关结构参数与导通压力的关系

    张美玲;袁立静;

    对影响织物开关导通压力的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显著性分析,得出上导电层宽度、下导电层导电材料组织点数、支撑部分纱线细度这3个因素对织物开关的导通压力有显著性影响.选取这3个因素为变量,以导通压力为响应目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试验变量与优化目标之间的关系式,并验证了关系式的准确性.

    2015年02期 v.34;No.161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响应面模型的织物开关结构参数与导通压力的关系

    张美玲;袁立静;

    对影响织物开关导通压力的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显著性分析,得出上导电层宽度、下导电层导电材料组织点数、支撑部分纱线细度这3个因素对织物开关的导通压力有显著性影响.选取这3个因素为变量,以导通压力为响应目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试验变量与优化目标之间的关系式,并验证了关系式的准确性.

    2015年02期 v.34;No.161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醋酸纤维的性能及应用

    张淑洁;司祥平;陈昀;曹建华;曹智祥;罗凯;邰秀秧;

    介绍了醋酸纤维的力学性能、吸附过滤性能、吸湿性、卷曲性、耐酸碱性、稳定性等基本性能,重点分析了其力学性能与吸附过滤性能;然后根据醋酸纤维的特性,重点分析了醋酸纤维在卷烟行业、纺织行业、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

    2015年02期 v.34;No.161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1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醋酸纤维的性能及应用

    张淑洁;司祥平;陈昀;曹建华;曹智祥;罗凯;邰秀秧;

    介绍了醋酸纤维的力学性能、吸附过滤性能、吸湿性、卷曲性、耐酸碱性、稳定性等基本性能,重点分析了其力学性能与吸附过滤性能;然后根据醋酸纤维的特性,重点分析了醋酸纤维在卷烟行业、纺织行业、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

    2015年02期 v.34;No.161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1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科研鉴定

  • “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郭建辉;

    <正>由天津工业大学程博闻教授等人合作完成的"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熔喷非织造技术是高效生产和加工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手段,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其产品具有纤维超细、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点,在医卫防护、保暖隔热、吸音降噪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该项目以多维度复合技术为核心,形成了纳米掺杂双组分熔喷、短纤插层和层间复合等多项具有

    2015年02期 v.34;No.161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郭建辉;

    <正>由天津工业大学程博闻教授等人合作完成的"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熔喷非织造技术是高效生产和加工产业用纺织品的重要手段,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其产品具有纤维超细、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点,在医卫防护、保暖隔热、吸音降噪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该项目以多维度复合技术为核心,形成了纳米掺杂双组分熔喷、短纤插层和层间复合等多项具有

    2015年02期 v.34;No.161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染整与化工

  • 石墨烯基季铵盐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张华;孙庆德;王瑞芳;张雯;张凤;

    为提高氧化石墨烯的抗菌性能,对其进行功能化改性,包括羧基化改性(GO-COOH)和氨基化改性(AG),最终得到石墨烯基季铵盐(GQAS).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X衍射、X光电子能谱对中间产物和终产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仪和扫描电镜等测试表征了GO、GO-COOH和GQAS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GQAS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86.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5.3%,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医用材料.

    2015年02期 v.34;No.161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石墨烯基季铵盐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张华;孙庆德;王瑞芳;张雯;张凤;

    为提高氧化石墨烯的抗菌性能,对其进行功能化改性,包括羧基化改性(GO-COOH)和氨基化改性(AG),最终得到石墨烯基季铵盐(GQAS).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X衍射、X光电子能谱对中间产物和终产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仪和扫描电镜等测试表征了GO、GO-COOH和GQAS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GQAS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86.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5.3%,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医用材料.

    2015年02期 v.34;No.161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铵盐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王会才;赵修青;姚晓霞;马振华;王建伟;柴秀琴;

    对Hummers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进行碱处理去除表面的氧化碎片,经盐酸质子化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硅烷化,与溴代正丁烷反应制备出表面带正电荷的铵盐功能化氧化石墨烯(PAS-bwGO),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并初步用于去除水中六价铬Cr(VI)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铵盐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对Cr(VI)有很高的吸附性能,初步测得其饱和吸附量达到102mg/g.

    2015年02期 v.34;No.161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铵盐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王会才;赵修青;姚晓霞;马振华;王建伟;柴秀琴;

    对Hummers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进行碱处理去除表面的氧化碎片,经盐酸质子化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硅烷化,与溴代正丁烷反应制备出表面带正电荷的铵盐功能化氧化石墨烯(PAS-bwGO),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并初步用于去除水中六价铬Cr(VI)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铵盐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对Cr(VI)有很高的吸附性能,初步测得其饱和吸附量达到102mg/g.

    2015年02期 v.34;No.161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有机氧化锡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双酚A与碳酸二丁酯的酯交换反应

    苏坤梅;刘秀培;李振环;

    通过格氏试剂法合成了3种有机锡催化剂二(三氟甲苯)氧化锡((PhCF3)2SnO)、二苯基氧化锡(Ph2SnO)和二甲苯基氧化锡(PhCH3)2SnO,研究了有机锡催化剂对BPA与DBC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过气相色谱(GC)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合成的聚碳酸酯中间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PhCF3)2SnO为催化剂时,聚碳酸酯中间体(双酚A二丁基碳酸酯DbC(1))的产率及对其的选择性均较高,均高于以Ph2SnO和(PhCH3)2SnO为催化剂时得到的DbC(1)的产率及选择性.

    2015年02期 v.34;No.161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有机氧化锡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双酚A与碳酸二丁酯的酯交换反应

    苏坤梅;刘秀培;李振环;

    通过格氏试剂法合成了3种有机锡催化剂二(三氟甲苯)氧化锡((PhCF3)2SnO)、二苯基氧化锡(Ph2SnO)和二甲苯基氧化锡(PhCH3)2SnO,研究了有机锡催化剂对BPA与DBC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过气相色谱(GC)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合成的聚碳酸酯中间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PhCF3)2SnO为催化剂时,聚碳酸酯中间体(双酚A二丁基碳酸酯DbC(1))的产率及对其的选择性均较高,均高于以Ph2SnO和(PhCH3)2SnO为催化剂时得到的DbC(1)的产率及选择性.

    2015年02期 v.34;No.161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碳源对ZVI-SRB-SO_4~(2-)体系中生物活性的影响

    韩煦;周天旭;刘勇;

    选取不同有机物作为碳源,考察碳源对于高硫酸盐(SO42-)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生物活性的影响;通过零价铁(Zero-valent iron,ZVI)的添加考察ZVI对于SRB生物活性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碳源会对SRB的生物活性产生很大影响,导致产生不同的SO42-还原效率;在SRB分别以柠檬酸钠、乳酸钠和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通过添加ZVI可以明显提高SRB的生物活性;乳酸钠最适合作为SRB处理高SO42-浓度废水的碳源,当乳酸钠作为碳源时,SRB-ZVI体系对于SO42-初始质量浓度低于8 500 mg/L的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即使废水中SO42-初始质量浓度达到11 000 mg/L时,SRB-ZVI体系对于SO42-的还原效率依然可以达到81.8%.

    2015年02期 v.34;No.161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碳源对ZVI-SRB-SO_4~(2-)体系中生物活性的影响

    韩煦;周天旭;刘勇;

    选取不同有机物作为碳源,考察碳源对于高硫酸盐(SO42-)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生物活性的影响;通过零价铁(Zero-valent iron,ZVI)的添加考察ZVI对于SRB生物活性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碳源会对SRB的生物活性产生很大影响,导致产生不同的SO42-还原效率;在SRB分别以柠檬酸钠、乳酸钠和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通过添加ZVI可以明显提高SRB的生物活性;乳酸钠最适合作为SRB处理高SO42-浓度废水的碳源,当乳酸钠作为碳源时,SRB-ZVI体系对于SO42-初始质量浓度低于8 500 mg/L的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即使废水中SO42-初始质量浓度达到11 000 mg/L时,SRB-ZVI体系对于SO42-的还原效率依然可以达到81.8%.

    2015年02期 v.34;No.161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湿地去除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唐运平;王玉洁;段云霞;石岩;王翔;冯丽霞;游洋洋;

    系统分析了人工湿地处理含芳香族化合物类废水的应用概况,阐述了湿地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去除机理,分析了湿地构型、运行条件、季节、其他水质指标等方面对去除率的影响,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2015年02期 v.34;No.161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湿地去除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唐运平;王玉洁;段云霞;石岩;王翔;冯丽霞;游洋洋;

    系统分析了人工湿地处理含芳香族化合物类废水的应用概况,阐述了湿地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去除机理,分析了湿地构型、运行条件、季节、其他水质指标等方面对去除率的影响,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2015年02期 v.34;No.161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

  • 基于筛选评估准则的非正面人脸合成方法

    肖志涛;伊靓;李月龙;张芳;耿磊;吴骏;

    针对传统方法合成的正面人脸图像中信息丢失和变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筛选评估准则的非正面人脸图像合成方法.人脸筛选评估准则融合了脸部对称性、正脸差异水平和人脸水平扭转角度3方面信息,其中人脸水平扭转角度利用细节上的眼部信息来评价人脸的正面水平,而脸部对称性和正脸差异水平分别对人脸的左右和垂直方向进行整体评价,综合这三方面信息可有效地排除低质量侧脸图像对合成正脸图像的干扰.首先进行标记点检测跟踪,然后基于此对同一人的多幅侧脸图像进行筛选,最后进行插值运算合成正面人脸,并在FERET图像库中对该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本文筛选准则可有效滤除合成中低质量、强干扰的侧脸图像,可降低姿态问题对人脸识别精度的干扰,最终合成精确逼近真实正面人脸的合成图像.

    2015年02期 v.34;No.161 69-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筛选评估准则的非正面人脸合成方法

    肖志涛;伊靓;李月龙;张芳;耿磊;吴骏;

    针对传统方法合成的正面人脸图像中信息丢失和变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筛选评估准则的非正面人脸图像合成方法.人脸筛选评估准则融合了脸部对称性、正脸差异水平和人脸水平扭转角度3方面信息,其中人脸水平扭转角度利用细节上的眼部信息来评价人脸的正面水平,而脸部对称性和正脸差异水平分别对人脸的左右和垂直方向进行整体评价,综合这三方面信息可有效地排除低质量侧脸图像对合成正脸图像的干扰.首先进行标记点检测跟踪,然后基于此对同一人的多幅侧脸图像进行筛选,最后进行插值运算合成正面人脸,并在FERET图像库中对该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本文筛选准则可有效滤除合成中低质量、强干扰的侧脸图像,可降低姿态问题对人脸识别精度的干扰,最终合成精确逼近真实正面人脸的合成图像.

    2015年02期 v.34;No.161 69-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线圈的磁聚焦仿真

    何亚伟;李阳;杨庆新;张献;倪卫涛;刘维娜;张雅希;杨晓博;

    为通过磁聚焦技术提高无线电能传输效率,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磁场分布特性进行分析,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软件,对不同类型线圈、不同线圈排列结构的磁场聚焦特性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5线圈结构通过角度、距离、尺寸的逐级优化,其磁场聚焦特性不断增强,最终得到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线圈结构.

    2015年02期 v.34;No.161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线圈的磁聚焦仿真

    何亚伟;李阳;杨庆新;张献;倪卫涛;刘维娜;张雅希;杨晓博;

    为通过磁聚焦技术提高无线电能传输效率,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磁场分布特性进行分析,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软件,对不同类型线圈、不同线圈排列结构的磁场聚焦特性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5线圈结构通过角度、距离、尺寸的逐级优化,其磁场聚焦特性不断增强,最终得到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线圈结构.

    2015年02期 v.34;No.161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Duffing系统中微弱信号起始点的检测

    苗长云;王有玺;高华;苗春浇;

    为从时域上检测微弱信号在系统中出现的时间点,提出了一种基于Duffing系统的微弱信号起始点的间接检测方法.首先将微弱信号与Duffing系统自身的信号相叠加,混合测量后剔除其中Duffing系统产生的信号,再利用dmey小波对待测信号加入系统造成的轨道偏离过程进行时域分析,可较准确测出微弱信号的起始点.由于混沌系统本身对高斯噪声的自免疫特性,因此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性.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地从时域上检测到微弱信号的起始点,其相对误差可达到10-3s,可应用于心动信号特征参数的提取.

    2015年02期 v.34;No.161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uffing系统中微弱信号起始点的检测

    苗长云;王有玺;高华;苗春浇;

    为从时域上检测微弱信号在系统中出现的时间点,提出了一种基于Duffing系统的微弱信号起始点的间接检测方法.首先将微弱信号与Duffing系统自身的信号相叠加,混合测量后剔除其中Duffing系统产生的信号,再利用dmey小波对待测信号加入系统造成的轨道偏离过程进行时域分析,可较准确测出微弱信号的起始点.由于混沌系统本身对高斯噪声的自免疫特性,因此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性.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地从时域上检测到微弱信号的起始点,其相对误差可达到10-3s,可应用于心动信号特征参数的提取.

    2015年02期 v.34;No.161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LED工矿灯镁合金散热器的性能分析

    牛萍娟;王景祥;张建新;吴稀勇;王卫星;

    为实现大功率LED工矿灯散热器结构的轻量化设计需求,制作了一款太阳花型镁合金材质散热器,并采用实验测试与数值模拟两种方式,与相同结构的铝合金材质散热器进行了散热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工作条件下,安装镁合金散热器的LED工矿灯最高温度略高,但升温速率较快,且达到稳定工作状态所需的时间较短;镁合金散热器肋片间空气的自然对流速度较大,有助于提高散热器的综合传热效率.因此,镁合金可替代铝合金,用于制备大功率LED散热器.

    2015年02期 v.34;No.161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LED工矿灯镁合金散热器的性能分析

    牛萍娟;王景祥;张建新;吴稀勇;王卫星;

    为实现大功率LED工矿灯散热器结构的轻量化设计需求,制作了一款太阳花型镁合金材质散热器,并采用实验测试与数值模拟两种方式,与相同结构的铝合金材质散热器进行了散热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工作条件下,安装镁合金散热器的LED工矿灯最高温度略高,但升温速率较快,且达到稳定工作状态所需的时间较短;镁合金散热器肋片间空气的自然对流速度较大,有助于提高散热器的综合传热效率.因此,镁合金可替代铝合金,用于制备大功率LED散热器.

    2015年02期 v.34;No.161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